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代理加盟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
常州家教网www.czttjj.com
电话家教热线:400-6869-985
教员简历库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师频道-【 常州家教网 - czttjj.com】
  您当前位置:常州家教网 >> 教师频道>> 教案>> 高二>> 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11/5 阅读:2479次 【字体:


  本课主要谈到了文化的继承性以及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两个核心问题,这两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及“文化在发展中继承”两框内容中。文化继承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继承的过程是和文化的发展过程紧密结合的,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对文化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重点概念】

  1.传统文化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文化的继承性
  ——文化经过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发展,一旦形成就薪火相传,不断延续下去;

  3.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经过不同的时代,其基本特征保持不变,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重点难点】

  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其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传统习俗的继承,
  二是传统建筑的继承,
  三是传统文艺的继承,
  四是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首先,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其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都对文化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而且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知识结构】


 

 

  【知识分析】

  1.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1)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文化产品都是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进行思维加工的结果,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世界观和价值观。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2.反对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
  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保守的方面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部继承。正确的态度应是在对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3.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人们在创造文化时,归根结底是在创造自身。任何一种文化创造都是人的自我创造。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和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程度。

  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日益突出。

  【例题解析】

  例1.“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广西上林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目前该县民歌已发现64种,但前些年,壮族多声部民歌达到“濒危”境地。当地文化部门根据实际和时代精神,对多声部民歌进行改造,选拔精英培训,并推广演出。在2004年南宁市文艺汇演中,上林县代表团用壮族多声部演唱的《上林壮欢》获得第一名。《上林壮欢》之所以获得第一名,主要是因为
  A.《上林壮欢》是名曲家作的曲
  B.壮族多声部歌曲生命力强
  C.在继承多声部歌曲精华的同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科技进步推动了多声部歌曲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考查分析、识记、理解能力。《上林壮欢》是民族传统歌曲,不是名曲家作的曲,A项不应选。多声部歌曲差点“消失”,没有后来的创新改进,也不可能推广获奖,舍B项选C项。材料没提及科技进步与多声部歌曲发展的关系,D项不应选。
  【答案】选C

  例2.上题材料中,为了挽救民族“濒危”歌曲,教育起到的作用是(   )
  A.国民教育发挥重要作用,推广挽救了多声部歌曲
  B.教育以浓缩的形式,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了既有的文化财富,又进行了文化创造
  C.发挥了改良功能
  D.发挥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项错误,材料中的培训推广不是国民教育范畴。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教育贯彻了继承和创新的正确关系。C项对教育的作用的理解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例3.“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运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推动了当时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   )
  A.思想运动在催生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教育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变革影响文化发展
  D.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选A

  例4.爱国是一个神圣的词汇。古时就讲爱国,很多文人志士为爱国而献出了宝贵生命。但他们实质上是忠君爱国。现在我们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中国,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内涵在古时和现在为何不同?
  (2)影响爱国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
  (1)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爱国主义也是发展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革除了陈旧的、过时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
  (2)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运动。

  例5.“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的一生,是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一生。”这是对我国近代文化名人——鲁迅的一段评价。同学们对于一代文豪鲁迅的了解和认识,大多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看法。

  提示: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4)教育从古至今都发挥着它特有的功能,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 上一条新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 下一条新闻: 第五课 《文化创新》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法律申明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 培优家教网-常州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czttjj.com 教员QQ群:2201617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3
    举报